品種來源 :
|
國內栽培種
|
干濕習性 :
|
中性
|
花 系 :
|
紫色系
|
株高 :
|
60-100cm
|
品種 :
|
麥冬
|
是否耐寒 :
|
是
|
光照習性 :
|
喜陽
|
主要觀賞部位 :
|
觀葉
|
是否做一二年生栽培 :
|
是
|
葉 系 :
|
綠色系
|
花型 :
|
單瓣
|
園林用途 :
|
切花材料,花境,花壇,花帶,盆栽,地被,其他
|
花期 :
|
5-8月
|
麥冬(拉丁學名:Ophiopogon japonicus(Linn. f.)Ker-Gawl.,別名:麥門冬),百合科沿階草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。 其根較粗,中間或近末端常膨大成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小塊根,莖很短,葉基生成叢,禾葉狀,苞片披針形,先端漸尖,種子球形,花期5~8月,果期8~9月。麥冬原產中國,日本、越南、印度也有分布,在中國南方等地均有栽培,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坡陰濕處、林下或溪旁。
麥冬喜溫暖濕潤,降雨充沛的氣候條件5-30℃能正常生長, 適生長氣溫15-25℃,低于0℃或高于35℃生長停止,生長過程中需水量大,要求光照充足,尤其是塊根膨大期,光照充足才能促進塊根的膨大。
麥冬對土壤條件有特殊要求,宜于土質疏松、肥沃濕潤、排水良好的微堿性砂質壤土,種植土壤質地過重影響須根的發生與生長,塊根生長不好,沙性過重,土壤保水保肥力弱,植株生長差,產量低, 適宜種植在河流沖積壩的一、二級階地,河流沖積壩地勢平坦,土壤多為新沖積土,土壤黏沙適中,能滿足麥冬生長需要,河流一、二級階地多能形成自流灌溉渠道網,其灌溉條件能提供麥冬生長的水分需求。
麥冬栽后約15天返青,發現死苗及時拔除,選陰天或傍晚補種。栽后15天須松土除草1次,以后選晴天每隔1個月或半個月除草1次,促進幼苗早分蘗,多發根。10月以后,宜淺松土,勿傷須根。麥冬植株矮小,應做到田間無雜草,避免草荒。
麥冬喜肥,合理追肥氮、磷、鉀是麥冬增產的關鍵。一般每年追肥3次,第1次在7月,每畝施入人畜糞水2500公斤、腐熟餅肥50公斤;第2次在8月上旬,每畝追施入畜糞水3000公斤、腐熟餅肥80公斤、灶灰150公斤;第3次在11月上旬,每畝追施入畜糞水3000公斤、餅肥50公斤、過磷酸鈣50公斤,以促進塊根生長肥大。
麥冬生長期需水量較大,立夏后氣溫上升,蒸發量增大,應及時灌水。冬春若遇干旱天氣,立春前灌水1-2次,以促進塊根生長發育。
麥冬喜陰濕環境,種植時可實行間作。夏、秋季以間作玉米為好,可減少強烈目光的直射,有利于麥冬生長;冬春季有些地方間作大蒜,但此時正值麥冬地下莖膨大發育期,一般不間作為好。
麥冬于栽后第2年或第3年的4月上中旬收獲。選晴天先用犁翻耕土壤25厘米,使麥冬翻出,抖去泥土,切下塊根和須根,分別放籮筐內,置流水中用腳踩搓淘凈泥沙。將洗凈的麥冬攤放在曬席或曬場上暴曬,干后再用手輕輕揉搓,再出曬,如此反復幾次,直至搓掉須根,用篩子篩去雜質即成。若遇陰雨天,可用40℃-50℃文火烘10-20小時,取出放幾天,再烘至全干,篩去雜質即成商品。一般可畝產干麥冬150公斤左右,高產時達250公斤。麥冬以粒大而長、形似棱狀、肉實色黃白者為佳。
綠化 麥冬還具有很高的綠化價值,它有常綠、耐蔭、耐寒、耐旱、抗病蟲害等多種優良性狀,園林綠化方面應用前景廣闊。銀邊麥冬、金邊闊葉麥冬、黑麥冬等具 的觀賞價值,既可以用來進行室外綠化,又是 的室內盆栽觀賞佳品,其開發利用的潛力巨大。國外開發了很多觀賞麥冬品種。
經濟 麥冬因其塊根是名貴的 ,而成為農民種植的一種 經濟作物。也是中國常用中藥材,廣泛用于中醫臨床,為多種中成藥及保健食品原料。
名優甄選
發送詢價單
您對該公司的咨詢信息已成功提交,請注意接聽供應商電話。
聯系人信息
請輸入您的稱呼
請輸入正確的聯系方式
請選擇咨詢問題
請輸入正確的圖形驗證碼
商家已收到您的消息,請注意接聽供應商的來電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