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物種苗類產品:廣州魚苗場供應3-5cm的臺灣泥鰍苗 全國發(fā)貨 動物種苗,歡迎選購!
價
格
|
¥
0.08
|
¥
0.10
|
¥
0.12
|
起訂量
|
≥100000
頭
|
≥30000
頭
|
≥10000
頭
|
可售量
|
1000
頭
|
廣東富源水產魚苗繁育基地(肇慶,茂名,廣州魚苗養(yǎng)殖基地)
(微信同步)
聯(lián)系地址:廣東省廣州市花都區(qū)花東鎮(zhèn)(距離廣州白云機場僅10公里,可發(fā)貨到全國各地)
運輸方式:
廣東廣西湖南江西地區(qū):魚苗場專車送貨上門;
其他省份:白云機場直接發(fā)貨到達指定機場,安全無憂
魚苗場主營產品有:淡水白鯧魚苗,大口鯰魚苗,本地塘虱魚苗,埃及塘鲺魚苗,黑魚苗,臺灣泥鰍苗,全雄性黃骨魚苗,鯽魚苗,加州鱸魚苗,鯉魚苗,金絲草魚苗,叉尾魚苗,三角魴魚苗,新吉富羅非魚苗,奧尼羅非魚苗,四大家魚苗,桂花魚苗,淡水石斑魚苗,七星魚苗,中華鱉魚苗,淡水鰻魚苗等各種優(yōu)質魚苗。富源水產致力于水產魚苗的培育和批發(fā)工作,經過多年的發(fā)展,魚苗場不斷發(fā)展,與各地的大型魚苗場展開積極合作,只為把魚苗的質量越做越好。我們承諾以較低的價格提供優(yōu)質的魚苗。
池塘養(yǎng)殖
池塘養(yǎng)鰍,一般選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,池深70-100厘米,水深50-60厘米,池底鋪15-20厘米厚的肥泥,池的面積可大可小,以2-3畝為好。池塘應排灌方便,進出水口均用鉄線網(wǎng)防逃。放養(yǎng)前應進行清塘消毒,其方法和用量與魚苗池相同。如無生石灰,也可用漂白粉消毒,每畝用量45千克。有條件的話,可在池 和排水口附近設置集魚坑,便于日后捕撈。泥鰍苗入池前,也應施肥以促使水中浮游生物大量繁殖。待施肥后2-5天,鰍種即可下塘。每畝放養(yǎng)30-50公斤,有豐富水源條件的可增加放養(yǎng)量。要根據(jù)池塘水質情況,經常投施一些有機和無機肥料,以培肥水質。
另外,每日還要投喂一定數(shù)量的人工餌料。投喂的餌料種類有魚粉、豬血粉、蠶蛹粉、米糠、麥麩、菜餅等。投喂量可根據(jù)不同季節(jié)而不同。5-6月為鰍體重的4一5;78月為8一10;910月為5一6。池塘內要搭設餌料臺,餌料要投到食臺上,每池可根據(jù)大小設34個餌料臺。投餌前應檢查吃食情況,如發(fā)現(xiàn)未吃完,應減少其投量。一般以投餌后24小時吃完為度,還要每隔3-5天清洗一次餌料臺,以防疾病發(fā)生。池塘要經常注入新水,以保持良好的水質環(huán)境。池水宜保持中性或弱酸性(pH值為6.5-7.2),并每隔一定時間(15-30天)用1-2ppm的漂白粉消毒一下,以達到滅菌防病目的。
池塘混養(yǎng)
即和其它魚類混養(yǎng)。如和鰱魚、鳙魚、鯉魚、草魚、鳊魚等混養(yǎng)。該種養(yǎng)殖方式其選塘、清塘,消毒、放養(yǎng)等和池塘養(yǎng)殖相同。混養(yǎng)的優(yōu)點是:不需專門給泥鰍投喂較多餌料,只需給其它魚類投餌。而魚類吃不完的餌料和排出的糞便即為泥鰍的食物來源。故這種養(yǎng)殖方式效益高,水面利用價值大,值得大力推廣!
稻田養(yǎng)殖
中國南方稻區(qū)廣闊,利用稻田養(yǎng)鰍,既節(jié)約水面,又能獲得糧食,經濟效益顯著,是 農業(yè)良好的種養(yǎng)模式。
⒈稻田選擇
養(yǎng)殖泥鰍的稻田以弱酸性、少泥沙,保水性好,降雨時不溢水的稻田為佳。稻田四周要高筑田埂.進排水口要設二道網(wǎng),以防泥鰍逃逸。同時在田中或四角挖些集魚坑,便于日后捕撈。
⒉放養(yǎng)與管理
于早稻或中稻插秧活蔸后放入苗種。一般每畝放養(yǎng)45萬尾。放鰍前,也要追施有機肥料,以培養(yǎng)水中浮游動植物。為了獲得泥鰍高產,應每口或隔日投喂一定的人工餌料。其餌料種類可以農副產品為主,搭配少量魚粉、蠶蛹粉即可。后期可在集魚坑多投喂一些餌料,利于集中捕撈。在飼養(yǎng)期間,要經常檢查防逃設施,以防逃跑。養(yǎng)鰍稻田要盡量少施農藥或不施。即使萬一需要使用,也應分批下藥,且噴頭朝上,不要把藥液噴到水面。另外,也不要使用除草劑。雙季晚稻栽種時, 采用免耕法,可避免機械損傷泥鰍。
坑塘養(yǎng)殖
這種養(yǎng)殖方式是利用房前屋后的小型肥水坑塘養(yǎng)鰍。坑塘面積可大可小。十幾平方米到四五十平方米均可。一般常規(guī)魚類在這種坑塘中會因有機質過多、溶氧不足而導致缺氧死亡。泥鰍因具有特殊的呼吸器官而在這種坑塘中生長良好。坑塘養(yǎng)鰍,每平方米可放養(yǎng)120尾左右,其管理方法亦與池塘養(yǎng)殖相同.一般只需投點豬、雞糞一類的有機肥料和農家的殘存剩品,如米糠、菜餅等,即可獲得較高產量。
高產養(yǎng)殖
隨著泥鰍天然產量減少,池塘精養(yǎng)泥鰍大有可為,畝產成鰍達450500公斤,畝效益18002000元。現(xiàn)將池塘精養(yǎng)泥鰍高產 技術介紹如下:
一、苗種培育
1.池塘條件:苗種培育以土池為好,50100平方米為宜,池深4060厘米,池中開挖魚溜,池埂池底夯實,進、排水口設攔魚網(wǎng),池底鋪墊1520厘米淤泥層,池中投放浮萍,覆蓋面積約占總面積的1/4。
⒉清塘培水:鰍苗下池前10天,用生石灰7580公斤帶水清塘消毒。消毒后每畝施300400公斤腐熟的人畜糞作基肥培水,池水加至30厘米。待水色變綠,透明度1520厘米后,即可投放。
⒊苗種放養(yǎng):鰍苗出膜第2天便開口進食,飼養(yǎng)35天,體長7毫米左右,能自由平泳,可下池進入苗種培育階段。鰍苗的放養(yǎng)密度以每畝8萬10萬尾為宜。同一池中要放養(yǎng)同批孵化規(guī)格一致的鰍苗。
⒋飼養(yǎng)管理:剛下池的鰍苗,需培育輪蟲、小型浮游植物等適口餌料,用50目標準篩過濾后,沿池邊投喂,并適當投喂熟蛋黃、魚粉、奶粉、豆餅等精飼料。鰍苗體長達到1厘米時,可用煮熟的糠、麩、玉米粉、麥粉等植物性飼料,拌和剁碎的魚、蝦、螺蚌肉等動物性飼料投喂,每日34次。初期日投飼量為鰍苗總體重的25,后期810。泥鰍喜肥水,應及時追施肥料,可施雞、鴨糞等有機肥,用編織袋裝入浸于水中;還可追施化肥,水溫較低時可施 ,水溫較高時可施尿素。平時應做好水質管理,及時加注新水。當飼養(yǎng)1個多月,鰍苗體長34厘米,開始有鉆泥習性時即可轉入成鰍養(yǎng)殖。
二、成鰍養(yǎng)殖
1.池塘建設:選擇避風向陽、引水方便、弱堿性底質、無污染的地方建池,池塘可以是水泥池,也可是土池。土池做到堅固耐用無漏洞,池底鋪入2030厘米的肥泥。進出水口用鐵絲或塑料網(wǎng)攔住,池底向排水口傾斜。
⒉清池消毒與鋪放秸草捆:放養(yǎng)前2周,每畝用80公斤生石灰干法清塘,3天后每畝施有機肥400公斤。繼而將干燥無酶的玉米秸、稻草等秸稈,用10號鐵絲捆扎成直徑4050厘米的秸草捆,再用直徑58厘米粗的木棒在扎好的秸草捆上搗幾個眼,后用石塊等作沉石,將秸草捆平行沉入池底,每畝放秸草捆1520個, 后向池塘注水至80130厘米。
⒊投放鰍種:人工繁殖或捕捉的野生泥鰍皆可作種。泥鰍種要求個體健壯,規(guī)格均勻。放養(yǎng)前,用3的食鹽水浸洗鰍種510分鐘。投放量,每畝2.5萬3萬尾;有條件的地方與鯉、鯽、鳙魚等混養(yǎng),投放比例:每投放50100尾泥鰍種,投放混養(yǎng)魚種1尾。
⒋飼養(yǎng)管理:在提供天然餌料的基礎上,增加投喂蛆蟲、蚯蚓、蚌肉、魚粉、小雜魚肉、畜禽下腳料等動物性飼料,以及麥麩、米糠、豆渣、餅類等植物性飼料,或人工配合飼料。一般每天上下午各喂1次,日投飼量為泥鰍體重的510。投飼應視水質、天氣、攝食情況靈活掌握。水質管理應保持"濃、爽、活"。若發(fā)現(xiàn)泥鰍竄出水面"吞氣"或在水面浮頭時,應立即停止施肥,注入新水。夏秋高溫季節(jié),每隔7天換水一次,每次換水50。
病害防治
1.爛鰭病:病鰍的鰭、腹部皮膚及肛門周圍充血、潰爛,尾鰭、胸鰭發(fā)白并潰爛,魚體兩側自頭部至尾部浮腫,并有紅斑。防治辦法是每立方米用1克漂白粉全池潑灑,或用0.1克呋喃唑酮全池潑灑。
⒉赤鰭病:由桿菌引起,嚴重時出現(xiàn)鰭條脫落,不攝食,直至死亡。主要流行于夏季。防治方法是應避免魚體受傷,苗種放養(yǎng)前應用4的食鹽水浴洗消毒。
⒊水酶病:鰍卵防治用每立方水放食鹽400克加小蘇打400克的溶液洗浴1小時。防治方法是在捕捉、運輸泥鰍時,盡量避免機械損傷;用4的食鹽水浸洗病鰍510分鐘。
⒋車輪蟲病:寄生于鰓部和體表。患病后攝食量減少,離群獨游,嚴重時蟲體密布,流行于58月份。預防措施是用生石灰清塘;治療方法為按池水每立方米用晶體 0.7克全池潑灑。
⒌寄生蟲病:病鰍瘦弱,常浮于水面,不安,或在水面打轉,體表粘液增多。多由車輪蟲、舌杯蟲和三代蟲寄生蟲所致。防治辦法是每立方米用0.7克硫酸銅和硫酸亞鐵(5∶2)合劑全池潑灑,可防治車輪蟲和舌杯蟲病。
泥鰍脹氣病的發(fā)生原因與預防
飼料因素 泥鰍前段時間剛開始攝食,經過越冬期,泥鰍體質較弱,整個越冬期都處于停食階段,泥鰍的腸壁比較薄,加上較長時間沒有蠕動,消化能力還很弱。所以即使養(yǎng)殖戶沒有大量投喂,也易出現(xiàn)脹氣的現(xiàn)象。水質因素越冬期后,泥鰍塘內的水質較濃,水體中有機質、雜質偏多,有的池水手感發(fā)黏或發(fā)澀,這樣的水質,水體中的氣體含量往往偏高,容易引起泥鰍發(fā)生“脹氣”,即泥鰍腸道內充滿了小氣泡,增加了泥鰍的浮力。所以,較小的泥鰍會出現(xiàn)側身躺在水體表層的現(xiàn)象。生活在此水體中的泥鰍,攝食時水中的氣體伴隨著飼料進入腸道內,這就是為什么飼料投喂量小也容易脹氣的原因。水體條件過差極易發(fā)生氣泡病。
泥鰍吃食引起脹氣,從外表看,泥鰍的肚子滾圓,肚皮朝上躺在水中,可以看到肚皮黑一塊白一塊,黑的就是飼料;剖開泥鰍腸道,可以看到飼料排在泥鰍腸道內,稍用力,即從肛門溢出。許多養(yǎng)殖戶對此不以為然,但大量脹氣現(xiàn)象的發(fā)生,又會引起泥鰍腸炎病的暴發(fā),因此要提前預防泥鰍腸炎病的發(fā)生。
防治建議
⑴定期換水,保持水質清新,水質發(fā)黏或發(fā)澀時及時換水;
⑵定期改良底質,控制底泥排放氣體,減少水體中氣體的含量;
⑶前期投食量要少,不要多喂,并逐漸增加飼料投喂量,陰雨天減少飼料投喂量。
打印病癥狀及防治方法
1、癥狀。病泥鰍身體上病灶浮腫,呈橢圓或圓形,紅色患部主要在尾柄兩側,似打上印章。7-9月為主要流行季節(jié)。
⒉防治。用漂白粉化水,全池潑灑,使池水濃度為1×10-6。
寄生蟲病防治方法
癥狀:泥鰍患寄生蟲病時,體表粘液增多,食欲減退、離群獨游,漂浮水面。
防治方法
⑴車輪蟲、舌杯蟲可用0 . 7ppm 溶液全池潑灑治療。
⑵三化蟲可用0.5ppm晶體 溶于水中進行全池潑灑。
名優(yōu)甄選
發(fā)送詢價單
您對該公司的咨詢信息已成功提交,請注意接聽供應商電話。
聯(lián)系人信息
請輸入您的稱呼
請輸入正確的聯(lián)系方式
請選擇咨詢問題
請輸入正確的圖形驗證碼
商家已收到您的消息,請注意接聽供應商的來電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