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樣是育雛,差距為什么這么大,原因找出來了嗎
很多養殖戶對育雛 周的管理都很重視,這關系的雞雛卵黃的吸收,卵黃吸收充分給雞的生長打下很好的基礎。但是很多養殖戶,在管理細節中,不清楚自己的操作錯誤到底出在哪里。
01 上雞前先預熱
養殖戶都明白一個標準:育雛溫度在35攝氏度左右。在上雞以前,把雞舍溫度提前1~2天上升到35攝氏度,這樣雞舍的地面,墻壁,籠體吸收充足的熱量,從雞雛身上帶走的熱量就會少,從而減少雞雛受涼。雞舍預熱是否充分,看著溫度計都是35攝氏度,但是育雛的效果截然不同,這是育雛成功的 步。
02 初始溫度設定技巧
雞雛的品種不同,飼養方式不同,雞雛質量不同,因此育雛初始溫度的設定也不同,35攝氏度只是一個參考標準,不是固定數據。雞舍中溫度不是均勻的,靠近熱源的地方溫度高,遠離熱源的地方溫度低。特別是肉雞雞舍,比較長,我們需要重點考慮到雞舍遠端的溫度。需要結合雞群狀態來設定溫度——溫度適宜時,雛雞在育雛室內分布均勻,活潑好動,食欲良好,飲水適度;當溫度過高時,雛雞遠離熱源,張口喘氣,飲水量增加,食欲下降;溫度過低,雛雞互相擁擠、扎堆,靠近熱源,并不斷發出“唧唧”叫聲,采食減少。
03 葡萄糖的合理運用
大家都知道加葡萄糖來緩解脫水,補充能量。但是也要考慮使用時間和用量的問題,葡萄糖用久了容易導致雞雛拉稀,紅糖用多了會導致雞雛腸道蠕動減緩,導致雞雛糊肛。因此不論紅糖還是葡萄糖,使用時間不宜過久,建議雞雛回來當天用6小時左右,后邊就不用了。
04 開口藥的選擇
開口藥的目的是凈化雞雛的沙門氏菌,大腸桿菌。開口藥建議使用恩諾沙星,阿莫西林等常規開口藥,不要用**尼考等 。是藥三分毒,不論什么 ,對雞都是有傷害的,雞雛剛來,不建議用藥,讓雞先飲水,采食,讓脾胃先運轉起來,再考慮投藥,全天飲水來降低適口性差,導致雞雛飲水量的問題發生。
05 通風和保溫關系
育雛前幾天,雞雛生長慢,對氧氣的需求不是很高,自由通風,就可以滿足雞雛的生長遇要。育雛前3天需要做的事,保證雞舍溫度的穩定性,不要按照教科書的方式,直接降溫, 天的溫度穩定,有助于雞雛吸收卵黃,促進發育。
06 溫度和濕度的調節方式
以前育雛都是考慮溫度,沒有考慮濕度,現在隨著管理水平提高,養殖戶在育雛的時候,溫度和濕度都很重視。很多雞舍還是比較簡陋,很難保證溫度和濕度的平衡:溫度高了,濕度就會低;濕度高了,溫度就會低。對于這個問題,溫度是 位,雞舍首先需要保證溫度,然后盡量來提升濕度。
這就是育雛期間,養殖戶 為困惑的問題,當我們做好這些細節改善,育雛的成活率將會更高。
名優甄選
發送詢價單
您對該公司的咨詢信息已成功提交,請注意接聽供應商電話。
聯系人信息
請輸入您的稱呼
請輸入正確的聯系方式
請選擇咨詢問題
請輸入正確的圖形驗證碼
商家已收到您的消息,請注意接聽供應商的來電~